艺考界资讯

艺考界资讯

艺考界资讯

舞蹈的知识-舞蹈基本知识

来源:河南艺术中专学校招生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4-06 18:27:39

舞蹈的全部知识

舞蹈形象 【舞蹈形象】舞蹈术语。以舞蹈艺术为手段塑造的人物形象和表演过程中的动态形象,即人体的姿态、造型、步伐等动作借助音乐、舞台美术、化妆、服饰等艺术因素产生的具有欣赏价值的视觉效果。具有可视性、流动性的审美性的特点,是舞蹈欣赏过程中被感知、认识的主要对象和体现舞蹈艺术审美价值的主体。

民间舞 【民间舞】(folk dance)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历来都是各国古典舞、宫廷舞和专业舞蹈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

古典舞 【古典舞】(classical dance)泛指以各地区、国家或民族的政治、文化为背景,历史久远、风格独特并且有明显创作痕迹的传统舞蹈。而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的古典舞往往具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如规范化的技艺、程式化的表演手法、严格的训练体系、相对稳定的审美标准等等。欧洲的芭蕾,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舞蹈表演,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山哈央舞、列冈舞、班奶舞、扎克舞、格把耶尔舞、巴里斯舞就属古典舞范畴。时代的变迁、现实生活和审美观念的改变等因素,均有可能对古典舞的演变和发展有所影响。

芭蕾 【芭蕾】(ballet)法语音译。特指有一定动作规范、技巧和审美要求的欧洲古典舞蹈形式;或泛指以人体动作、姿态表现戏剧内容,推动情节发展,以及表现一定的情绪、意境、心理状态和行为的舞蹈表演形式。前者有时译作“芭蕾舞剧”;后者有时译作“舞剧”。Ballet一词源于古代拉丁语ballo,原意为当众跳一定样式的舞蹈,并无剧场演出的含义。芭蕾作为舞台艺术形式,始见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宫廷盛大的宴饮娱乐活动之中。后来由佛罗伦萨公主――美第奇的凯瑟琳将这一舞蹈形式带入了法国宫廷。1581年,法国宫廷舞蹈家表演的第一部芭蕾《王后的喜剧芭蕾》在欧洲引起了极大反响,各国宫廷纷纷效仿,并把芭蕾视为宫廷娱乐的典范形式。166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巴黎创办了皇家舞蹈学院以后,又于1669年授权在巴黎成立歌剧院,从此结束了“宫廷芭蕾”的黄金时代。芭蕾进入剧场以后,先后经历了“喜剧芭蕾”和“歌剧芭蕾”阶段。18世纪中叶,“情人舞”及相关的理论日臻完善,芭蕾才彻底改变了依附于戏剧和歌剧,仅仅在幕间表演插舞的地位,发展为用舞蹈和音乐推动剧情发展,具有严肃社会意义的剧场艺术形式。19世纪初是芭蕾发展史中的又一个黄金时代,在内容与题材、技巧与表演及演出形式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脚尖舞技巧逐渐成为女演员的主要表演手段,并积累了一套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法。受浪漫主义文化思潮影响,欧洲各国芭蕾的发展更加注重民族精神和气质的体现,形成了意大利学派、法国学派、俄罗斯学派和丹麦学派等不同风格的芭蕾学派。20世纪以来,俄罗斯取代意大利和法国成为传统芭蕾发展的中心。而在欧美各国的舞台上,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现代芭蕾逐渐显露出了蓬勃发展的势头,从而为芭蕾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天鹅湖 【《天鹅湖》】三幕四场古典芭蕾舞剧。编剧:弗.别吉切夫等。编剧:朱.列津格尔。作曲:彼.伊.柴科夫斯基。1877年3月首演于俄国莫斯科。该剧首演时遭到失败。1894年2月由列伊万诺夫重新编导的第二幕在纪念柴科夫斯基逝世一周年的晚会上演出获得成功。翌年柴科夫斯基之弟莫杰斯特重新整理了音乐和剧本,并由彼季帕和伊万诺夫担任编导上演了全剧。该剧描写王子齐格弗里德与被魔王掠去变成白天鹅的公主奥杰塔相爱 ,魔王为破坏王子与奥杰塔的誓言带着女儿奥吉丽雅闯进宫廷舞台。王子误将奥吉丽塔当成奥杰塔而中了妖计,看到窗外凄凉飞去的白天鹅方知受骗。王子追赶到森林湖畔,与魔王展开殊死博斗,爱情的力量终于战胜邪恶。该剧是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作品,它的成功使古典芭蕾达到了顶峰。由于编导对音乐的深刻理解,使舞蹈编排真正达到“交响化”的高度。一百年来,该剧以优美的音乐、动人的故事和具有经典意义的舞蹈段落,成为芭蕾舞坛上最为夺目的珍品,并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1958年,北京舞蹈学校上演了由苏联芭蕾大师彼安古雪夫编导的该剧,主演白淑湘、刘庆棠等。该剧现已成为中国五大芭蕾舞团的保留剧目。

罗米欧与朱丽叶 【《罗米欧与朱丽叶》】三幕芭蕾舞剧。根据莎士比亚同名戏剧改编。编导:米拉甫罗夫斯基。作曲:普罗科菲耶夫。1940年1月首演于苏联列宁格勒(今彼得堡)。该剧基本以莎士比亚原著为主要情节,描写中世纪意大利维洛纳市一对青年不顾家庭世仇而真心相爱的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最终在家庭的威迫下以死殉情,两个家庭为爱情的力量所感召化敌为友。该剧将舞蹈与哑剧高度结合,以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严谨而又多层次的结构,成为戏剧芭蕾的顶峰之作。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继承并发展了舞剧音乐的交响性原则,旋律优美,和声多彩,节奏丰富,配器精致,使舞剧音乐走到了崭新的高度。该剧中男女主人公的幽会、家庭之间的格斗以及这对情人临终时的场面,都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生动体现出莎氏原作的悲剧风格。该剧版本很多,其中由格里戈洛维奇编导、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1979年演出的版本最为著名。中国中央芭蕾舞团和上海芭蕾舞团曾以不同版本先后上演过该剧。

白毛女 【《白毛女》】七场芭蕾舞剧。上海市舞蹈学校创作,并于1965年在上海首演。根据同名歌剧改编。编剧:胡蓉蓉、付艾棣、程代辉、林泱泱。作曲:严金萱。舞美设计:胡冠时、杜时象。主要演员:茅惠芳、石钟琴、凌桂明等。舞剧描写的是一个人民大众家喻户晓的故事。除夕之夜,贫苦农民杨白劳被前来逼债的地主黄世仁的狗腿子们打死,其女儿喜儿也被抓走顶债。喜儿在黄家受尽折磨,她不甘凌辱逃到深山靠野果度日,乌发皆白。与喜儿青梅竹马的王大春参加八路军后率队解放了家乡,并追到山洞与变成“白毛女”的喜儿相认。在斗争恶霸地主黄世仁的大会上,喜儿血泪控诉,为父报仇。红日东升,喜儿与大春开始了幸福的新生活。舞剧将芭蕾艺术与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生活相结合,注重塑造真实的农民形象,将中国京剧和民间舞的素材融入芭蕾的创造之中。舞剧以广为传唱的歌剧音乐作为音乐的主体,并创造地加入伴唱,使舞剧更具民族风格。


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仅为个人学习参考使用,如有不妥或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