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 古 典 民 间 舞 蹈 现 代 化
南京小拉舞的创作理论(之二)
冯京三
一. 中国古典民间舞蹈的宝库和供不应求的中国现代交谊舞
中国古典民间舞蹈宝库是一个绚丽多彩、探之不尽的文化艺术宝库。它那令人叹为观止的宝藏,是人类舞蹈文化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世界上不论哪一个国家的舞蹈家,在面对这些宝藏时,没有不为之震撼,不为之心醉的。任何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在面对这些宝藏时,都会由然感悟到舞蹈艺术的魅力,都会情不自禁,“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中国古典民间舞蹈宝库是每一个中国的舞蹈者(不管你是跳什么舞的,而且是想把舞跳好的人),不可不知的“舞林宝鉴”。
中国古典民间舞蹈从起源形态上分类,大致分为三大类:劳动生产类,民生民俗类,祭祀类。
从文化形态上分类,有:农耕文化型、山林文化型、水上人家型、海洋文化型、草原文化型、绿洲文化型、佛教(兼及道教)文化型、戏曲文化型。
中国古典民间舞蹈从道具上分类,比较典型的有:龙舞、狮子舞、鼓舞、灯舞、绸舞、扇舞、鞭舞、剑舞、轿船舞、踏歌、秧歌、拉花、二人转、社火等等。每一类舞中又有很多各俱特色的舞种,比如,社火里就有:踩高跷、跑竹马、跳春牛、跑驴等等。
中国古典民间舞蹈的艺术特点是:1.寓教于乐,喻礼扬善。2.佛道文化,慧中延表。3.写意收放,含蓄积韵、4.情节生动,形象鲜明。5.载歌载舞,生动活泼。6.巧用道具,技艺结合。7.健身表演,自娱娱人。
上述中国古典民间舞蹈的分类和艺术特点,每一个名词都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如果展开来,能说“一千零一夜”。本文重点另有所意,在此,就不多说了。总之,中国古典民间舞蹈宝库是中国,也是全世界都罕见的舞蹈文化资源。
中国古典民间舞蹈宝库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文化资产。但是,我们当今的中国人却没有把这份巨大而珍贵的资产充分利用起来。在当今国际间的交谊舞比赛中,没有一个中国的现代交谊舞的舞种,这个现实是一个拥有中国古典民间舞蹈宝库的民族不得不认真看待的问题。
中国自古以来是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的国家。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以来,生活条件日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活动的需求,更是成倍地增长。交谊舞是集健身、表演、自娱为一体的高雅文化活动,很符合当今人们健康养生,自我展示,劳逸结合,提高生活质量的社会心理潮流。因此,在全国各地,群众自发地展开了热热闹闹的交谊舞文化活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中国交谊舞文化市场。这是一个舞种产品奇缺的市场,尽管引进了十个外国的交谊舞舞种,但是,一是数量太少,二是价格太高,三是“口味儿”不太对。由人民群众创作的三个中国现代交谊舞的舞种,尽管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但仍然是数量太少,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对交谊舞文化活动的需求。老百姓是业余搞舞蹈创作的,吃尽千辛万苦,一步一步“跳出来”的每一个舞种,其中精神当然可贵,但是,这种创作速度,显然是太慢了。我们守着中国古典民间舞蹈的宝库,我们有那么多舞蹈家,中国这么大的交谊舞文化市场上,却仅有屈指可数的三个中国现代交谊舞的舞种。这种端着金饭碗缺饭吃的故事,说多了,真叫人尴尬。创编中国现代交谊舞说起来,真的不是很难的事情。南京小拉舞是从古代踏歌舞创新出来的;北京平四是从秧歌舞演化而来的;巴山舞是从土家族民间舞蹈中脱胎而来的。这仅仅是九牛一毛,如果各方有识之士,特别是舞蹈专业的人士能动员起来,关注和参与中国现代交谊舞的创作,那我们不但能满足中国交谊舞文化市场的需求,而且一定能为世界交谊舞文化的发展创造一个奇迹。
本文内容由 南京小拉舞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