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界资讯

艺考界资讯

艺考界资讯

德叔从事舞蹈教学50年 家藏万张舞蹈光碟

来源:河南艺术中专学校招生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4-18 08:27:45
     在东风西路的一个宿舍大院内,德叔家的阳台与众不同:这里没有花草鸟鱼,却摆满了上万张的光碟、录影带,以及摄像机和播放机。

  70岁的陈崇德教了一辈子的民族舞蹈,搞了20多年的光碟收藏,是一个舞蹈音乐超级发烧友。这些由德叔录制的光碟中,有对广东瑶族民间舞蹈的抢救性记录,有我国所有少数民族舞蹈的分类整理,独家珍藏价值不菲,是学院之外的“德叔工作室”。

 

  发烧友家阳台藏万张光碟

  初次走进德叔家的阳台,几乎所有人都会睁圆了眼睛。这个仅六七平方米的阳台,就好像用光碟代替砖头,砌成了一面墙。一面的书柜从地面接到棚顶,在玻璃橱窗后,每个格子里摆满了光碟,几乎不留缝隙。

  打开柜门,里面是摆放整齐的录影带。桌上放着播放机和电脑,桌下是几台不同年代的相机和摄像机。在两间卧室的书橱上,同样是码放整齐的光碟,一直通上屋顶。

  德叔从架上随便抽出一盘打开,一张张数给记者看,原来每个碟盒里至少放了三四张光碟。“光碟实在太多,这样放也是为了节省空间。”德叔看似有点抱歉,好像对不起他的宝贝似的。德叔保守估计,他收藏的光碟和早期的录影带,加起来至少有上万张。

  光碟数目虽多,种类繁多,可经过德叔的编目整理,所有光碟码放有序,查找方便,宛若图书馆的书架一样。从碟盒上的包装纸来看,都是德叔自己设计打印剪裁的,民族舞蹈、山区采风、民俗风情、晚会比赛等,每一类都装满了好几个格子,封面上都标明了年份和内容。将光碟塞进播放机,一幕幕影像出现在屏幕上,德叔都清楚记得何时何地,滔滔不绝,意犹未尽。

 

  光碟成研究民俗民歌资料

  从录影带、VCD、DVD到电子数码,摄像机到现在也换了四台。这些年用在播放设备的花销上,德叔斥资十几万元,这还不算动辄数百张批发回来的空白光碟。平时,德叔总是坐在电脑和播放机前,剪、接、增、补,将自己录制的一段段舞蹈影像整理成光碟,分类保存。“光盘里的很多老艺人都不在了,一些民歌也都不再唱了。”

  在德叔收藏的这些舞蹈音乐光碟中,除去占多数的老本行瑶族歌舞,还包括我国56个民族的民俗歌舞,侧重西南的少数民族,其中大多是德叔到云南等地采风时,亲手录制的。德叔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将这些民族歌舞分民族、分专题,整理成作品保存下来。

  德叔的私人舞蹈资料工作室,也引来了包括省市歌舞团、舞蹈学校、文联等单位的关注。一次市歌舞团要排练一场东南亚歌舞节目,因缺少影像资料,只好到德叔这里来“取经”,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从事舞蹈教学50年

  德叔叫陈崇德,今年70岁。50年前,他是广东舞蹈学校的首批毕业生。从学校毕业后,陈崇德被安排到连南瑶族自治县,组建连南民族歌舞团。他挖掘瑶族传统歌舞民俗,填补了国内这一舞种的空白。

上世纪80年代初,陈崇德被调回广州工作,1998年在广州市少年宫退休。割舍不下一身舞艺,德叔退休后仍然四处兼课,到300多个学校单位教过课,最忙时每周30多堂舞蹈课。所教的涉及民族舞、拉丁舞、国标舞、踢踏舞,“从艺五十年,桃李遍广州。”

  因为舞蹈教学的需要,德叔变成了“电子控”、“数码控”。在连南教学时,陈崇德为歌舞团买来第一台照相机,带着它上山下乡采风。1998年,德叔痛下血本,花7000多元托人买到第一台摄像机,而当时夫妻俩的收入,加起来也才每月300多元。


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仅为个人学习参考使用,如有不妥或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