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艺考新政都会对艺考生产生重大的影响!
2021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根据上述文件精神,2022年12月,福建省教育厅出台了《福建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根据该方案,从2024年开始执行新的《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本科专业省级统一考试说明(试行)》。
相关阅读:
福建发布2024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方案
为了让2024届及以后的艺考生及家长及时了解艺考政策的变化并做出合理的规划,笔者把相关的艺考政策进行了解读,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艺考生。
需统考合格才能参加校考
在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共有12个学科门类, 它们分别是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其中艺术学包含5个学科,分别是1301艺术学理论类(1301是学科代码,下同)、1302音乐与舞蹈学类、1303戏剧与影视学类、1304美术学类、1305设计学类,凡是要报考这些艺术类专业,通常都需要参加艺术类专业考试(简称“艺考”)。
艺考包括省教育考试院组织的艺术类专业省级统一考试(简称“省级统考”)和招生院校组织的专业考试(简称“校考”)。
《实施方案》指出:“2024年起,我省艺术类省级统考分为音乐、舞蹈、表(导)演、播音与主持、美术与设计、书法等6个专业类别,其中音乐类分为音乐表演、音乐教育2个方向,表(导)演类分为戏剧影视表演、服装表演、戏剧影视导演3个方向。”
艺术类考生必须参加省级统考并获得《省级统考本科合格证书》(满分300分,本科合格线195分)之后才能参加相同类别的校考。
《实施方案》指出:从2024年起,“戏曲类专业的考试内容及考试形式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艺术史论、艺术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戏剧学、电影学、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技术等艺术类专业不再组织省级统考,由高校安排在普通类招生。”也就是说,想报考艺术史论等专业的考生,不需要参加艺考了。
艺术类志愿填报及录取规则
2021年,福建省高考执行新的志愿填报及录取规则,其中艺术类志愿填报分成三个阶段:
1、最先填报和录取的是“艺术类本科提前批”。这一批次大多数是艺术类最好的院校专业,包括:“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比如中央音乐学院)、“经教育部批准的按照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招生办法执行的院校专业”(比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本科艺术类专业”(比如厦门大学音乐表演专业)。
大部分提前批院校专业都要求必须取得校考合格证,但近年来有一部分院校专业直接采用省级统考成绩,因此没有参加校考的考生也可以填报提前批。
提前批院校专业的录取规则大致分为三种:一是按专业成绩排名录取(文过专排);二是按高考文化成绩排名录取(专过文排);三是按某种规则把专业成绩和文化成绩折算成综合分,再按综合分排名录取(注意:不同院校专业的折算方法并不统一)。
提前批只能填报一个院校专业组(内设6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建议考生在选择校考时,最好选择录取规则对自己有利的,尽量报考同一所院校的多个专业,报考院校总数最多不超过三个。毕竟参加校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同时也会影响文化课的学习。
2、其次是本科批省考阶段。这一批次的院校什么层次的都有:有省内省外的,有985、211等双一流院校,有普通的一本和二本公办院校,也有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但是,不管他们是哪个层次的,只要在福建省招生是属于这个批次,就都得遵守统一的规则 —— 采用省级统考成绩,按考生艺术类综合分实行专业平行志愿投档,综合分的计算规则也是一样的。
《实施方案》指出:2024年起,“艺术类各专业类别本科专业、高职(专科)专业高考文化课成绩录取控制分数线分别按普通类本科批次、高职(专科)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75%划定”。“使用省级统考成绩的艺术类专业,在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和省级统考成绩均达到艺术类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基础上,依据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和省级统考成绩按比例合成的综合分进行平行志愿择优录取,其中各专业类别的高考文化课成绩所占比例为50%,”即:
综合分=(文考总分+政策性加分)×50%+省级专业统考成绩×2.5×50%
注意:往年不同类别的折算比例是不一样的。
3、再次是本科批校考阶段。这一批次的院校极少,大多数的考生可以无视这个类别的存在,但是一些小类别的考生如果成绩不是特别突出,还是要参加这一批次的校考,增加本科批次被录取的机会。此外,一些很特殊的专业(比如南音),就只能参加这一批次的校考。
《实施方案》指出:“2024年起,除教育部或我省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外,高校不得针对我省考生组织校考。”也就是说这一批次的招生院校以后会更少。
4、最后是高职(专科)批。这一批次的规则和本科批省考阶段一样。如果能接受读专科,就好好填报志愿。如果是专业成绩较差,或者本来就不是太喜欢艺考,也可以放弃艺术类,去填报普通类的专科。如果专业成绩不错,只是文考成绩拉了后腿,可以考虑复读。
此外,有些院校还会有一些特殊要求:比如优先录取,文化总分,单科成绩,身体条件等等,在进行考前规划的时候要根据自身条件合理应用,不能满足的必须回避。如果要准备校考,就一定要提前研读目标院校的招生章程,弄清楚录取规则,再根据自身条件和实力,制定好报考方案。如果目标只是省考,则只需在填报志愿时留意招生计划书上的备注栏即可。
想要参加艺考需早做准备
当你或你的孩子有想参加艺考的想法,无论是自己想考还是学校老师的建议,都应该找专业人士做一下评估。如果确定要考,再进一步制定考前培训计划( 即“艺考规划”)。这一规划的时间点最好是在新高二选科之前做出,最迟是在高二结束刚放暑假的时候。有的艺考家庭等孩子都去集训了才来找笔者,那已经晚了。就算是不合理也不太好改变,只能将错就错了。
“艺考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
1、考什么类别
这时候需要综合评估孩子的学习成绩、兴趣、特长、专业倾向、职业预期、家庭经济能力等,做出一个最优的选择。《专业类别对应关系一览表》,相信大多数人是会忽略的。虽然等到填志愿时再了解也可以,但提前让孩子和家长了解的话,会更有利于他们做出合理的选择。
2、是否校考
文化成绩较好的孩子,因为综合分会有优势,建议以省考为主要目标。当然,个别志存高远的孩子去尝试一下校考也未尝不可。
文化成绩较差的孩子,因为综合分完全没有优势,建议一定要参加校考,提前批的校考和本科批的校考都可以参与。
文化成绩没希望上艺术类本科线(普通本科线的75%,大约会低40分)的孩子,风险太大,不建议参加艺考!除非孩子真的很有艺术天分,能接受被录取到艺术类专科院校的可能,那就放手一搏吧!
3、是否集训
不同的类别情况不一样,每个孩子的情况也不一样,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如果你是零基础、高二以后才决定艺考的,那就老老实实去集训吧。只是一定要擦亮眼睛多做功课,选择一家合适的、靠谱的机构!
随着艺考改革的深入,无论是对艺考生、艺考生家长还是艺考老师和机构而言,2024年都是很特别的一年。如果不做足功课、随意对待,是要吃亏的!毕竟世上没有后悔药。
音乐类和舞蹈类考生的应对策略
一、音乐类
音乐类的最大变化就是在报考之前就分为音乐表演、音乐教育2个方向,而不像从前是在填报志愿时才需要考虑填报哪个方向。
笔者估计音乐表演、音乐教育2个方向应该会分开制定招生计划数(因为往年的影视表演和服装表演也是分开的),这将会导致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供选择的院校专业数大幅减少!历史组的招生计划数较多,影响不至于太大;但物理组的就很不利了,毕竟原本招生计划数就比较少。
2022年音乐类省考阶段物理组的招生计划是:音乐表演的院校专业只有9个(招生总数21人),音乐教育的院校专业却有20个(招生总数111人),另外还有音乐学(师范类除外)的院校专业有11个(招生总数61人,目前还不清楚这些要归入哪个方向)。
目前尚不明确的情况是:报考提前批院校的校考时,这些院校是要求所报专业与省统考的类别一致就可以了,还是要求报考方向也要一致?如果是后者,那对考生的提前批报考将会有影响。
还有一个尚不明确的情况是:音乐类的两个方向是否允许“兼报”?有些省份(比如广东)是允许的,但福建省的相关文件并未提及。如果政策允许,相信大多数考生都会选择“兼报”,这样对考生会有利些。
音乐类新考纲有较大的变化,虽然考试的科目大致相同,总分也同样是 300 分,但是各科目的分值发生了变化,不同方向的计分方式也不相同。
2021版考纲的考试要求如下:
《新考纲》音乐表演方向的考试要求如下:
《新考纲》音乐教育方向的考试要求如下:
也就是说:新考纲不再考《中外名曲主题听辨》了,《乐理》和《视唱》的分值也只有原来的一半,特别是《乐理》的考试范围也有相应的减少,这对大多数考生来说是件好事!
更为重要的是:原本是小三门、声乐、器乐各100分;如今是小三门的分值只占60分,声乐和器乐的分值也不再相等。音乐表演方向的考生,甚至只需要在声乐和器乐中二选一,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成本!特别是对于器乐专长突出却又五音不全的孩子来说,绝对是件幸事!那些高三才突击艺考的考生也会因此而获利,尤其是有一副好嗓子的孩子,只要准备好两首歌曲就OK了!
但音乐教育方向的考生就没那么幸运了!按新考纲需要准备2首器乐曲(总时长不超过8分钟)和2首歌曲(总时长不超过6分钟),(原本只需要声乐和器乐各一首),时间成本要翻倍了!关于这一点,希望后续的文件会有一些更为合理的微调。
综上,笔者建议:考生应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结合将来的艺术目标和职业规划,尽早做出报考方向的选择。具体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 声乐或器乐明显有短板的,选择音乐表演方向;
2. 不能接受老师这个职业的,选择音乐表演方向;
3. 没有童子功、高三才突击艺考的,选择音乐表演方向;
4. 文化成绩差(艺术类本科线边缘)的,选择音乐表演方向。
简单地说,就是尽量选择一个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报考方向,先考上了再说!如果考生和家长拿不准主意,建议向指导老师或其他专业人士咨询,提前做好艺考规划,才不至于到时候种种后悔。
二、舞蹈类
让我们先来看看考试内容及要求:
(备注:所有舞种方向的考生可在中国舞、芭蕾舞和流行舞中任选一个技术技巧体系进行测试,同一体系下至少包含不同类的三个单项技术技巧。技术技巧参考目录详见《新考纲》)
原来的“舞蹈类”的考试科目包含:形体素质(90分)、技术技巧(60分)、即兴表演(30分)、剧目表演(120分)。相比之下可以看到新考纲主要是做了一些调整:“形体素质和技术技巧”合并为“舞蹈基本功”, 分值有所降低;“剧目表演(舞蹈表演)”分值提升了;“即兴表演(舞蹈即兴)”分值不变。
还有一项重大的变化值得注意:在2021版考纲中, “舞蹈种类可任选古典舞、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和当代舞等”;而新考纲明确指出“考生可选择中国舞、芭蕾舞、国际标准舞、现代舞和流行舞 5 个舞种方向”。以前跳“拉丁舞”的考生没办法参加福建的省考而只能参加校考,如今跳“国际标准舞(含摩登舞、拉丁舞两大系列)”总算可以参加福建的省考了!
美术与设计类和书法类考生的应对策略
一、美术与设计类
本类的考试科目和分值都和原来的“美术类”大致相同,包括素描、色彩、速写(综合能力)三个科目,每个科目都是100分,总分300分。但是,每个科目考试的内容和形式都有较大的变化:
2021版考纲的考试要求:
新考纲的考试要求(划红线的是有变化的):
笔者以为,新考纲最主要的变化有两个:
一个是考试形式不再是单一的模拟写生(画照片)。这迫使考生不仅仅要有临摹的功底,还需要有基本造型能力,色彩塑造形体的能力,以及色彩技法运用能力等等!
另一个就是速写。虽然只是增加了“综合能力”四个字,意义却大不相同!因为速写(综合能力)需要结合高中美术必修课《美术鉴赏》中的内容,“主要考查考生的美术史素养、美术鉴赏能力、形象组织能力、画面构成能力、生活观察能力和艺术想象能力”,而不仅仅是考查速写的功底!由于考试难度加大了,速写(综合能力)的考试时间也由原来的30分钟延长至120分钟。
总而言之,如今的“美术与设计类”考试难度大大提高了!再也不可能像从前那样,零基础的考生突击集训一个学期也能轻松过关。“美术高考”这条升学捷径如今不好走了!如果不是对美术有足够的热爱、或者有一定美术天分的,不要盲目报考。想报考“美术与设计类”的艺考生,最好是向美术老师或集训机构咨询之后再做决定。
二、书法类
2021版考纲的考试要求:
《新考纲》的考试要求:
相比之下可以看到《新考纲》主要的变化有以下几点:一是考试时间大幅缩短了;二是“临摹”不再单独计算两种字体的考试时间和分值;三是“创作”改变了的作品数量和字体方面的要求。
《新考纲》对考试难度提高了不少,一是考试时间的缩短对考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90分钟要完成创作两幅作品,基本得一遍OK,否则时间可能就来不及;二是“书法临摹”的字体范围扩大了,以前仅限正书和行书,如今书法五体皆有可能,哪怕是考篆书和草书的可能性较小,你也得准备着;三是“书法创作”的变化更大!以前只要创作一幅(五体选一即可,但大多数人不会选篆书和草书),现在要两幅(篆书必考,楷隶行三选一),大大增加了创作的难度!尤其是篆书属于古文字,没有大量的积累是难以创作的。这一点对于那些没有书法功底、临时突击报考书法类的考生来讲尤为困难。
综上所述,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建议书法类考生多参加一些校考,尽量争取在每个批次都有被录取的可能。
表(导)演类和播音与主持类
考生的应对策略
这一次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取消了“编导类”。
其中“编”的部分(含戏剧学、电影学、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技术等专业)回归普通高考,不再归入“艺考”;“导”的部分与原来的“表演类”合并为新的“表(导)演类”,具体分为戏剧影视表演、服装表演、戏剧影视导演3个方向。
由于“表(导)演类”和“播音与主持类”都与传媒业有关,并且考试科目有部分相同,因此这一节笔者将分析一下这两类的考试内容变化及应对策略。
原来的“编导类”考试是这样的:
1.影视创作与分析(满分150分)
(1)故事编写:考生根据给定的创作提示或要求编写故事。(分值60分)
(2)作品分析:考生现场观看一个指定的影视作品(时长为30-50分钟,只播放一遍)并根据该作品,写一篇评论文章(分值90分)。
2.文艺常识与评论(满分150分)
(1)填空题:考查考生的影视、美术、音乐常识。(分值30分)
(2)评述题:考查考生对影视现象的评述。(分值50分)
(3)赏析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小说、散文的鉴赏能力。(分值70分)
简单的说,就是写4篇作文(记叙文+观后感+议论文×2)、做30道填空题(需要背一大堆文艺常识),这样的考试更像是在考语文,而不像考艺术、考才艺,取消这样的艺考类别也算在情理之中。
新的“表(导)演类” 三个方向和“播音与主持类”的考试内容及分值(如下表)都有所变化,我们来逐一分析:
一、戏剧影视表演方向
《新考纲》的考试要求如下:
原来的“影视表演方向”的考试科目包含:目测(20分)、朗诵(100分)、命题表演(150分)、才艺表演(30分)。相比之下可以看到新的考试科目减少了“目测”,“朗读”不变,“命题表演”的分值降低了,“才艺表演”分成更为具体的两个科目,分值也大幅提高了。特别是“演唱”成为硬性要求,而且还是清唱。虽然没有具体要求使用何种唱法,但也足以让一些声乐条件差(五音不全)的考生止步!毕竟“说”和 “唱”的差别还是挺大的。
二、服装表演方向
《新考纲》的考试要求如下:
原来的“服装表演方向”的考试科目包含:形体测试 (100分)、专业表演 (100分)、才艺表演(50分)、口试 (50分)。相比之下可以看到新的考试科目减少了“口试”,“形体测试(形体形象观测)”和“专业表演(台步展示)”的分值提高了,“才艺表演(才艺展示)” 的分值降低了。也可以说,《新考纲》提高了对考生身体条件和专业素质方面的要求,回归了服装表演的本义。
三、戏剧影视导演方向
《新考纲》的考试要求如下:
这个方向虽然是由原来的“编导类”合并而来,但考试科目已经大大改变!不考文艺常识了,考生不能再靠死记硬背拿分;4篇作文变成了1篇叙事性写作,考验的依然是考生的写作功底;新增的朗诵与表演则是考察考生台前的艺术表现力。总而言之,新考纲对考生的艺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试难度提高了!
四、播音与主持类
《新考纲》的考试要求如下:
原来的“播音与主持类”的考试科目包含:指定文学作品朗诵(60分)、指定新闻作品播报(60分)、指定文稿复述(90分)、话题评述(90分),相比之下可以看到新的考试科目减少了“指定文稿复述”,其余三项的分值调整为各100分,也就是说《新考纲》的考试难度降低了。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除了“服装表演方向”之外,其他的类别(方向)的考试科目出现了部分的重叠,这就使“兼报”成为一种可能!兼报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增加艺考生的成功率,万一这个专业考砸了,还有另一个专业可以“兜底”。
根据往年经验,福建省不同类别的考试是可以兼报,但是“兼报”也是有利有弊,毕竟考生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笔者也接触过一些“兼报”的案例:有一个2021届的考生,兼报了播音与主持和影视表演,专业都考得不错,但文考没能上艺术类本科线,最终只能填报专科,这样的“兼报”无疑是失败的。还有一个2022届的考生,兼报了播音与主持和影视表演,专业和文考都上了本科线,但综合分排名不太理想,最终录入民办本科。因此,是否“兼报”因人而异,应该权衡利弊之后谨慎决定,而不只是想单纯地靠博概率。
特别提醒:在本(专)科批,艺术类的不同类别只能选一个类别填报志愿!“兼报”的好处主要还是在提前批院校的校考,如果你能拿到同一个院校不同专业的合格证,填志愿时可以同时填报,但是也有些院校的校考是不允许“兼报”的。
以上就是福建省2024年艺考新政的解读,希望对2024届以及今后的艺考生,如果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评论区留言评论。
艺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