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县山东梆子剧团
20世纪20年代初期,梁山县有“长生班”、“大井班”、“小井班”等高调梆子班社,日伪时期班社被迫解散,艺人四处逃生。1948年3月,老艺人李作举、李若玺等联合流散艺人四十三名,每人捐款一万元(旧币),购置了部分服装道具,成立了高调梆子剧社。1949年11月归 梁山县领导,定名为“梁山县洪峰剧社”,全体演职员70余人,主要演员有王玉兰(花旦)、章兆林(大净)、杨玉智(生)、李若玺(生)、宋子明(花旦)、窦传文(小生)、谢星楼(花旦)等。 1956年7月改名为“梁山县晨光剧团”,分一团(大平调,1956年由原复程县划归梁山)、二团(山东梆子,1953年由原南旺县划归 梁山)、三团(山东梆子,原洪峰剧社)、四团(枣梆,1953年由原南旺县划归梁山)。1958年9月,晨光剧团二、三团合并,改名为“梁山县豫剧团”,1960年8月又与晨光一、四团合并,改名为“梁山县山东梆子剧团”。全团演职员85人,政府派干部王思运 担任剧团指导员,张耀华任团长,王武臣、张庆久任副团长,主要演员有薛子玉(花旦,艺名“白牡丹”)、张朝云(大净,艺名“一声雷”)、李慧(花旦)、阎玉民(花旦,后改老旦)、王瑞芝(老旦)、王武臣(老生)、赵立豪( 大生,艺名“小友”)。主要琴师有谭汝庆、苏明昌等。多年来致力于戏曲改革,挖掘整理了一大批优秀传统剧目。如《大红袍》等。创作的历史剧《武大郎娶妻》、《李逵闹衙》等,分别获剧本创作奖和鼓励奖等,还积极编排了一些现代戏,反映农民大搞稻改的大型现代戏《水泊激浪》,曾于1971年代表菏泽地区参加山东省戏曲会演,受到好评。 建国后,剧团培养了一大批新人,有的先后成为剧团的主要演员,如徐淑文、刘丽霞、陈玉霞、王金亭、杨文森、王英等。
梁山县山东梆子剧团
联系电话:0537-7321539
地址:梁山县城人民南路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