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界资讯

艺考界资讯

艺考界资讯

拉班思想与中国的舞蹈教育-舞蹈基本知识

来源:河南艺术中专学校招生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4-06 14:48:55

一个与爱因斯坦同庚,同族,同为奥匈帝国的思想家、发明家,人类动作语言的探索者 鲁道夫 冯 拉班(Rudolf Van Laban),在西方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然而在中国却鲜为人知。他是谁?他对人类的贡献是甚么?他的学术思想和动作书写体系对于中国舞蹈教育将有何等意义?这是本文所要思考的主要内容。

拉班与他的学术思想

鲁道夫 冯 拉班,出生于奥匈帝国时期匈牙利波祖尼地区(现今在捷克境内)的德国贵族冯姓氏的后裔,一个有着丰富生活经历的建筑学家、画家、舞蹈思想家,以及人类动作记录体系的发明家,被誉为西方现代舞蹈理论之父,精神心理医疗动作分析理论的创建者,他的学术成果在西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学,运动学,物理医疗,工业劳动和舞蹈教育等领域。

1920年,拉班开始发现了人类动作世界的奥秘,从此他的兴趣转向了这个尚未被完全开垦的处女地。1926年他的《编导术》(Choreographie 德文)《舞蹈家的世界》(Die Welt des Tanzers德文)等4本主要著作问世,为后人提供了探索动作语言的新思维;为人类认识自己,认识人体宇宙及其深藏的奥秘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

1928年拉班的《书面舞蹈》(Kinetography德文)一书在德国的埃森会议上发表,这是一本关于动作分析法和书写法的论著。它的成果是以两项重大革新而引起世人的关注:

一是发明了以人体为特征的竖式3线谱表来记录人类动作。这个3线谱表的中间线代表人体重力的中心,左右两条线代表人体的左右两侧。

二是以一个矩形的方向符号表示 原位 ,以这个 原位 为中心点,平面向四周辐射,形成前,后,左,右,左斜前,右斜前,左斜后,右斜后共9个方向,再加上低,中,高的水平变化派生出27个三维的方向和水平符号,以此来描述人体动作的空间运动形式。矩形符号不仅可以准确地陈述动作的形态与空间的关系、与其他人或物的关系,还可以表示动作持续时间的长短。

此外,从1939年开始书写的,直到1966年拉班去世后,他的《动作谐和》(Choreutics)一书才得以出版。在此书中,拉班将人体动作在空间运行轨迹的基本规律做出系统的阐述。1941年拉班开始与弗莱得里克 查尔斯 劳伦司(Frederic Charles Lawrence )合作研究动作力学,这是针对劳动生产过程中如何减轻劳动者的体力消耗,提高工作效率的问题所进行的研究课题。1947年他们研究的成果最终以发表了《力效》(Effort)一书而获得成功,这是一本唯一以英语术语命名的著作。 力效 (Effort)一词是受 工业力效 (Industrial Effort)和 文化力效 (Cultural Effort)的影响。《力效》一书分析并总结出了人类动作中所共同存在的8种基本动力形式,并以拉班特有的记谱方式描述出来,供人们学习和研究。除此之外,拉班还发表了许多重要的著作,如《舞蹈教育》(Dance Education)、《精通动作》(The Mastery of Movement)等等,这些著作构成了拉班的理论体系。其中他的《拉班记谱法》(Labanotation)是拉班整个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为少数中国舞蹈工作者所熟悉。

拉班的思想充满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他认为: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与任何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要求与传统连接 。他的 圆的智慧 (Choreosophia)、 动作学 (Choreology)以及 编导术 (Choreographie)等很多思想源于古希腊柏拉图时代的文化,他的动作符号的灵感来自中国的象形文字,他研究过西藏和古埃及的文字,有人猜想他有可能研究过法国18世纪的芭蕾舞大师富耶和伯尚(Feuillet Beauchamps)的编导记录方式。

拉班在《动作谐和》(Choreutics)一书中曾这样说: 我研究过上百种画图的形式,不同的文字和符号特征的介绍,包括乐谱和舞蹈谱,帮助我拓展了新的 编导术 形式,我称它为 书面舞蹈 (Kinetography德文)。 很多人曾以为拉班是一个新舞蹈的缔造者,他的思想会与芭蕾舞相悖,而恰恰相反,拉班不仅不反对芭蕾,而且在他的学校里鼓励学生学习芭蕾技术,他认为舞蹈没有新旧之分,只有形式的不同。可见拉班不是一个割断历史的人。

他的动作思想基于辩证法; 将动力的进程作为矛盾对立的统一来讨论是拉班最根本的动作观 。拉班学者维拉 玛里蒂克(Vera Maletic)是这样介绍拉班动作观的。寥寥几个字却一语道破拉班思想的本质,因此拉班对动作现象的分析和概括紧紧围绕着矛盾对立的双方。比如:动与静,内与外,强与弱,收缩与伸展,中心与边缘,平衡与失去平衡,对称与不对称,人体结构中的基部与末端等各类相互对立的两极,以及人体与空间、时间、力量的关系,这些关系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和相互转换的进程中发展。所有上述这些动作成分的统一体将是阐述拉班主要的动作分类系统的序言。拉班说: 舞蹈是动作,它的趋势是易变的,动作的谐和无论如何是与稳定的趋势相结合的。最简单的谐和就是对称,平衡。

拉班是这样来看待动作的谐和关系,也正是在这种观点主导下创建了他的 主题描述 (Motif notation ), 主题描述 就是人体动作分类的总纲,是研究动作的逻辑关系,观察动作,分析动作和掌握动作的基本法则。仅14种主题符号即可将人类动作语言的基本词类关系概括在这个语法系统中,各种动作词类所扮演的角色既有分工,又可以转换。所有动作形式都在相互对立和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发展、变化。

拉班体系的思想性、科学性与精确性

拉班的 舞蹈科学 观涵括了 圆的智慧 , 动作学 , 编导术 三个方面的理论体系。 圆的智慧 是认识舞蹈内容与精神心灵的关系,是新舞蹈的审美和伦理道德的理论,和舞蹈教育的理论。 动作学 是处理动作逻辑关系的理论,是舞蹈活动的法则。 编导学 是研究舞蹈形式的本身,是以记录教育练习和舞蹈艺术作品为目的的记谱理论。在这三个理论的基础上拉班又撰写了《动作谐和》(Choreutics),20世纪50-70年代被英国的舞蹈工作者用术语 空间谐和 所取代;《书面舞蹈》(Kinetography),《力效》(Effort)等应用理论著作,它们成为后人指导教学,编导,表演,评论和理论研究的重要依据。他的《书面舞蹈》后来被美国人称做:《Labanotation》- 拉班动作分析与记录体系 。它主要讲述了动作结构的描述,形成了独立的动作文字体系,通过这种动作符号的书写体系,可将活的舞蹈作品变成书面形式,后人可以通过书面的舞谱记载将其还原为活的舞蹈动作。《力效》一书揭示了动作的外部形态与动作的内在质感之间的相互关系,总结出了人体动作8种基本动力形态。拉班对人类动作的描述方法有下列三种:

主题描述(Motif Description ),

结构描述(Structured Description)

力效-形态描述(Effort-Shape Description)

拉班对动作的观察与分析思想,是唯物辩证的。毛泽东主席说: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法则 。恩格斯说: 运动的本身就是矛盾 同时毛泽东还在他的《矛盾论》著作中引用了列宁的话: 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的矛盾 。拉班正是抓住了这个核心的思想,这将为他在揭示人体宇宙奥秘,探索人类动作语言的使命中,奠定了通往成功之路的重要基础。

拉班在动作的表述方面,除了他的哲学思想之外,还有数学、空间学、动力学、解剖学和绘画结构学等学科知识的智慧,都被融入他的分析理论与描述手段的创建之中。拉班的空间定位思维是建立在轴面关系上的,从最基本的3轴:垂直轴(上下两个方向)、矢状轴(前后方向)、横轴(左右方向)以及3面:即由两个复合轴所构成的平面关系。如垂直与矢状轴构成的轮状的平面、矢状与横向轴形成的水平面、横向与垂直轴产生了门一样的平面。每一个轴与轴相互之间还可以派生出许多的中间对角线上的轴和球体的直径轴,以及这些轴相互之间构成不同的面,即可生出数以万计的空间变化轨迹。这些轨迹形式被拉班视为动作的阶梯,各种不同的动作序列将在这些不同调式的空间轨迹中,既可以独立运行,也可以相互转换,形成了千变万化,色彩斑斓的人体动作语言。

拉班的空间理论的科学性,就在于对动作形态和空间路线轨迹的描述采用了三维的空间测量思维,他所设计的 动作球体 (Kinesphere),是拉班根据希腊语 kine-运动或动作 和 sphere-球体 两个字组合的术语,是在人体动作可以达到的范围内的一种运动多面体,在这个十字坐标的球体中,你将会探询到动作无限变化的可能性。在这种体系的训练下,人们所获得的动作知识不是感性的而是理性的,不光是体验的,而是思维的。这就是拉班体系的科学性所在,同时也是学习与研究动作的理论指导意义所在。正如毛主席所说的那样: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而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

拉班体系的科学性还表现在他对人体结构的解剖分析。人,无论大人,小孩,男人,女人,就身体关节的构造而言,并没有根本的区别。不管甚么人,头都能左右转动,但不能转动360度。手臂只能向前折不能向后弯,任何人听到 向前走 的口令,都会向着自己的肚脐所面对的方向前进等等。这就是说,人体结构的客观存在决定了人体动作的方式、状态、方向和水平的定位。拉班的空间坐标参照体系正是人体动作空间运行状态的描述依据。但是拉班的动作描述方式不仅仅只是强调 位置 (position),拉班更重视位置与位置之间的过程,这种过程在拉班的分析系统中的术语叫做 动态 (Motion)。动态的描述更多取决于人体的解剖状态;比如收缩、伸展、旋、拧、转等。在序列动作中,动态的描述在某种程度上比位置的描述更为重要,因为位置是空间的一个点,相对偏于静止,动态是点与点之间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无数位置的连接。但不管怎麽说动态是流动的,瞬间的,不仅如此,肢体的位置常常可以作为动作的结果来描述,而肢体的动态是动作的某种解剖状态,是动作的取向和动势,是某个关节与部位主动与被动的发力,它是驱使身体动作形成结果的重要因素。这些瞬间的和流动的过程,促使某种静止造型的形成。位置是静止的,很容易被捕捉,也能被留下深刻的视觉的印象,然而动态是生命,是灵魂。拉班体系最重要的突破就在于前人没有解决对动作 动态 (Motion)的分析与认识。拉班在第一次发表了自己的动作研究成果后,由于许多人把他的发现只看作为 位置 的描述,使得拉班曾陷入深深的痛苦。因此,研究拉班不能只注重他的空间定位理论,同时必须关注他的解剖分析依据。在位置(Position)与动态(Motion)这一对矛盾中,二者不可缺一,也不可偏废。

拉班的体系除了所特有的思想性,科学性外,还具有精确性。它的精确性表现在对动作细部的结构描述,这些描述的精确性取决于拉班动作分析体系的思想性和科学性。结构性的描述包含动作的形态、动作空间的路线、身体动作的解剖状态和各部位动作之间的关系,以及步态与姿态运动的幅度大小、转动方位变化的程度,还有动作时间的长短、快慢以及力的使用方式等,这些结构性的表述可以将动作一一地书写在纸上,并且可以被读者还原为动作,人们可以通过阅读结构舞谱学习前人的舞蹈作品,可以保留舞蹈遗产,而且可以通过纸媒体,电脑或其他媒体进行评论与研究。

拉班的结构舞谱通常被称做;《Labanotation》,这个记谱法是一个建立在动作分析的基础上的动作记录系统,它包含了27个基本方向与水平符号,在27个方向符号的基础上派生出三套参照的方向与水平符号,用以描述动作在空间的精确定位。人体特定结构所形成的收缩、伸展和旋、转、拧、平移等解剖状态的符号表述,还有步态与姿态的区别、重心移动、重心与重心投影点的关系、身体各部位的相互关系、舞者与舞者之间的关系、舞者与物体的关系等等。结构舞谱是为了便于阅读、记录、研究、评论、教学等实用需求的动作书面表述形式,通过结构舞谱学习舞蹈与 口传心授 的方式比较,二者具有本质的不同;结构舞谱描述的本身是建立在科学的分析基础上,教你掌握的是动作的本质,所进行的是思维训练,而 口传心授 的方式只能模仿动作的现象。有些人认为有了录像,电影,电视的高科技时代,再谈拉班舞谱过时了。很多人问:拉班舞谱能像乐谱那样能记录任何舞蹈吗?第一个问题我已在前面阐述了,因此说,有了电视,电影不能取代舞谱,就像录音机不能取代乐谱一样;第二个问题我想说的是:任何记录谱都不是万能的,乐谱存在已经五百多年,但乐谱也非万能,比如中国的侗族大歌至今无人能记录下来,其原因是无法分析出它的和声关系。因此舞谱也是一样。拉班舞谱能够做到凡能被分析出来的动作都可以被记录在纸上,这个贡献已经非同小可了。

舞蹈与动作语言

人体动作是一种语言,恐怕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和文字、语言的功能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混沌初开,生命伊始。人,这个灵长目动物,所独具的思维决定了他会发展语言和文字。人类最初就有三种交流信息的方式,一种是声音,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语言和音乐,一种是颜色和图案,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文字和绘画,还有一种是动作。然而,动作最难被固定下来,所有动作都是人的内心情感或生理需求外部所呈现的形式,这些外部动作形式随着人的思维、心理、情感包括生理需求的细微变化而千差万别,同时也受到地理环境,生活习俗,民族认同等许多客观规律的影响而形成差异。但不可否认,她的确是 人 内心情感交流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并且某种程度上说,动作还是人类语言之母。婴儿呱呱坠地,一个生命降生到人间,从那时起,我们能够见到的动作无不本能地在传递着一种肌渴,喜怒与哀乐的生理需求信息;当这个生命长大成人,所发出的求爱信息没有任何语言能比得上动作来得那末真切;当她为人之母时,一个微笑,一次抚摩都会给她的小宝宝以最深刻的母爱记忆。动作在人类生活中与行为紧密联系在一起,常言说: 听其言,观其行 ,这句话告诉我们 语言 是一种概念, 行动 却是可以让你看得见摸得着的动作事实。动作的可信程度比语言要更盛一筹,因为动作是不可掩饰,也不会撒谎的。诗经中更有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则噘叹之,噘叹之不足则咏歌之,咏歌之不足则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的记载。从这里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一切外部动作都源于人的内心世界,而且还说明了最能表达人的思维、情感、心理活动的方式非动作莫数这样一个事实。

舞蹈也是动作语言范畴的一部分,拉班说: 舞蹈是表达人的内在态度与冲突的极好媒介 。在国外,舞蹈被认为是一种 非语言的动作文化 (Non Verbal Culture),这就是说,动作与舞蹈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研究舞蹈必须先研究动作,研究动作必定会以典型的舞蹈形式来表述。尽管拉班对动作的研究不是从已经规范了的动作开始,但是最后还是要归纳到舞蹈动作的表述中去。

人类使用动作来传递信息已经上万年,如何破解动作语言的奥秘,一直是人类祖祖辈辈相传的使命,据文献资料记载,人类很早就有记录人体动作的需求。中国文学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的研究员周冰同志曾发现我国《易经》中的 河图洛书 有许多是记载古代巫舞步伐的图谱,其中最典型的是对文字记载过的 禹步 给予了具体的描述,这些描述都可以被还原于动作。这些被周冰发现的,记载着巫舞的 河图洛书 被易经学者们口称为 八卦舞谱 。1980年丽江图书馆清理出两册清代的 东巴跳神谱 ,后由舞蹈理论家董锡玖老师将其定性为 东巴舞谱 ,另外还有 敦煌舞谱 , 祭孔礼谱 等。在西方,如古希腊的 编导术 (Choreography),就是当时一种记录错综复杂对人的大脑与身体所产生的服从与自我控制的动作的训导方式。15-16世纪的西方还有巴洛克时代的舞谱,西班牙人的舞谱,以及19世纪基于解剖原理的棍棒人形的动作图谱。20世纪被英国皇家和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的贝内氏(Rudolf Benesh)舞谱、以色列人诺娃 依诗歌(Noa Eshkol)的动作记录谱等等。以上这些说明了人类一直都在不断地寻求记载人体动作语言的方式。因此说,拉班的研究与发明并不是偶然的,他只不过是接过了前人的接力棒,在前人丰厚的历史文献中和无数失败与成功的宝贵经历中获取了滋养。拉班的出现,告别那些仅限于外形轮廓,位置定位和依靠文字的术语名词来描述动作的思路,建立起解剖的、空间的、动力学的和时间的综合分析与描述体系。拉班对于动作的观察与分析不是聚焦于那些已经被固化了的动作模式,而是基于人类天然的、与生俱来的、未经加工的动作事实。这就使得他的系统具有普遍的和共通的分析与记录功能,为人类架起了一座情感沟通和动作语言交流的桥梁。

人体动作语言不管你承认与不承认,她已客观地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历史长河中,不管她能够还是不能够被人们所认知,却始终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破解人类动作语言之迷,探究动作语言的内在规律,解析动作语言的结构,已经成为当代人所关注的课题。拉班的思想为我们的探索提供了理论基础,他的记录体系已经从上个世纪20年代到今天,经过80多年几代人的努力逐渐趋于成熟,这不能不说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对于舞蹈界来说,更具有无可比拟的重大意义,这些将可以使得人们不再依靠模仿和 口传心授 的原始方式去学习舞蹈,或者只能遵循前人早已固定的动作模式而不能发现动作世界的本质。

拉班舞谱在中国

1979年,中国舞蹈家协会第一次派代表参加国际拉班动作分析委员会学术双年会,(简称 ICKL ),这次会议是由中国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中国舞蹈教育家、中国舞蹈事业的奠基人和中国拉班舞蹈事业的创建者戴爱莲同志和中央芭蕾舞剧团的吴静姝同志出席了第19次ICKL会议。戴爱莲同志从这次会议带回来许多新鲜的知识,是国外半个世纪以来在拉班的记谱法系统所做出的重大成果。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正值改革开放的初期,在东西方文化隔绝半个多世纪以后的中国人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和渴求,使得拉班的名字和他的学术思想曾一度被中国部分舞蹈界人士所热衷,所知晓。当时在北京、上海以及部分中小城市的舞蹈工作者都曾经接受过中国舞蹈家戴爱莲同志与她的学生们传授的拉班记谱法(Labanotation)。在传播、记谱和教学研究的实践中,戴爱莲同志为中国打造了一支读谱、记谱队伍,随后这支队伍很快被世界的同行们所关注。其中的许多骨干作为拉班舞谱专家被邀请出国讲学,中国人并曾一度在国际拉班体系的领域里被誉为亚洲第一。1985年成立了中国拉班舞谱学会,这个学会曾出版过拉班舞谱教材,戴爱莲的彝族、苗族系列少数民族舞谱以及其他人记录的中国古代舞谱、东巴舞谱等。此外,学会还与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系合作出版过中国民间舞的舞谱教材。

1990年,由戴爱莲同志组团参加在香港举办的第5届国际舞蹈讨论会,在此会议上有7位代表发表了论文,深受国际同行们的好评;1991年中国拉班舞谱工作者张玲应邀赴新加坡讲学;1994年罗秉钰应东南亚考古艺术中心的邀请赴泰国讲授高级拉班记谱法。此后,从1997-2005年都有中国拉班舞谱学者随同戴先生一起赴伦敦、俄亥俄、巴黎、巴塞罗那等地参加ICKL学术双年会。2004年ICKL组织为表彰戴爱莲同志对拉班事业所做的贡献,特将第23届ICKL会议定于2003年在北京召开。但由于当时中国流行非典,这次学术年会破例地延期至2004年。

中国这支拉班舞谱队伍曾受国际同行们的关注,对中国人所做的贡献也倍加赞赏。戴爱莲几十年苦心经营的这支队伍由于没有新鲜血液的补充,经过艰苦努力开创的事业从上个世纪的90年代后期开始停滞不前,曾经红火过的拉班舞谱事业却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直到她病倒在医院时,她才真正地意识到中国的拉班事业却没有自己的 家 ,没有传播教育和研究发展的平台,最后这位令人敬佩的舞蹈家、舞蹈学者、中国拉班事业的创始人,不得不带着无限的遗憾离开了我们。

但令人欣慰的是,戴爱莲同志撒下的种子并没有灭绝,仍然有人坚信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007年,中国的拉班事业开始有了新的转机;中央民族大学艺术人类学专业的博士生导师王建民教授邀请罗秉钰为他的博士、硕士生讲授拉班的动作分析法与记谱法;同年9月,罗秉钰的学生唐怡老师在北师大传媒艺术学院为舞蹈系的学生开设拉班动作分析与记谱课,现在这些课程正在健康地成长和发展。在总结了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后,改变了单纯地强调读谱、记谱的功能,克服了理论研究与实际的脱节,创造性地将拉班的语录编辑成册,活学活用地指导身体实际操作。由于目前我们所掌握的拉班理论专著都是英文的大部头,因此我们对于初学者,采用学习拉班的语录的方法,从而缩短了了解拉班思想体系的过程,避开了过去的许多繁文缛节,使学生很快对拉班产生兴趣。首先从动作分析入手,用 主体描述 的符号引导学生掌握拉班观察与分析动作的辩证思维,学生就会自动地要求学习具体的动作结构描述,这样大量的阅读谱例和书写练习就顺理成章地被学生接受。同时学生还会将拉班的动作分析法能动的应用到其他的训练科目中。

学习拉班所引发的思考

加强中国舞蹈教育的学科理论建设

我国老一辈舞蹈家吴晓帮、郭明达、董锡玖、王克芬、刘俊骧等理论家,以及许多中青年的舞蹈理论学者为中国的舞蹈理论创建了庞大的史论体系。这个体系类似自然科学中的数学、物理、化学一样,是舞蹈文化发展的基础。但是,任何一种学科的发展不是只有一些所共有的基础理论就足够了,舞蹈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学科,它必须要有自己专门的学科理论。比如医学,尽管医学的基础离不开数理化,但是真正指导医学发展的还是病理学、解剖学、临床学等医学学科理论。无论是外科医生、内科医生、药剂师等不同专业的医务人员,这些学科理论是必修的;同样音乐教育的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美术教育的结构学、透视学、色彩学等等是音乐和美术的学科理论。

甚么是舞蹈的学科理论?甚么样的理论可以扮演指导舞蹈教学、编导、表演、评论,研究和舞蹈技术科学化发展的角色?就我个人的实践和认识而言,我以为拉班的体系可以承担这个重任。《拉班记谱法》具有动作分析及符号表述的功能,使舞蹈书面化、资料化、思维化,它可以改写 口传心授 和 模仿 的舞蹈教学历史。拉班的《空间谐和》理论是建立动作谐和概念的理论,是时间、空间、动力一体的训练,是空间三维运动轨迹的思维训练。拉班的动作表情(Euknitics)和力效(Effort)理论是基于对 人 这个动作载体的本体的分析和认识,从而探索人的思维、心理、情感诸多内在品质与外部动作形式的关系。

中国舞蹈教育知识结构的反思

据悉我国关于艺术类学生参加高考的文化资格审核要进行改革,强调必须真正具备高中毕业水平,也就是说必须完成我国规定的国民基础文化教育的课程。这一重大改革举措无疑是一件非常可喜的事,尤其对于舞蹈界来说其意义更为重大。舞蹈这个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人类动作语言的一个重要分支,本身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若从事这项工作的成员是一些文化知识偏低的人是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宜的。舞蹈界相比其他艺术界来说,文化知识与修养总体有待进一步加强。舞蹈界被视为 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的历史一定要改写,舞蹈者不是天生 头脑简单 ,而是后天所受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完全,舞蹈专业的课程过于烦琐庞杂,使得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文化和其他相关的知识。我们是否能静下心来考虑一下,一个舞蹈学生在他们有限的学龄中在专业方面究竟有那几项能力是必需要训练的?S依我看,最根本的有两项:一是解放身体的训练,因为身体是动作的载体,一切动作所表达的内涵无不通过肢体;二是动作思维的训练,动作从发生、发展到完成的全过程都有自己的逻辑和必然的内在联系,认识这些逻辑关系就抓住了学习动作语言的纲,纲举目张。因此,我希望我们舞蹈的专业课能抓住这两个方面进行教学结构的改革,也许能让舞蹈专业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文化和其他相关知识,使舞蹈者的知识结构变得更丰富和更完整。


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仅为个人学习参考使用,如有不妥或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