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月色的映照下,吉赛尔随着肃穆的乐声,同她那些渴望“复仇”的幽灵伙伴们轻舒舞步……迷离的湖畔之夜,白天鹅奥杰塔在如泣似诉的琴声中,和冲破宫廷藩篱的王子互吐衷情……伴随轻快、华丽的旋律,仙女们在幽静的林中空地起舞翩翩……这些同阿道夫.亚当、柴可夫斯基、萧邦等世界著名音乐大师的名字紧密相连的芭蕾剧目,年复一年,吸引着万千观众。人们喜爱芭蕾,是否也想知道一点笆蕾小史呢? 芭蕾,这种被称为“跳远和旋转的艺术”,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高潮时期,走过了从萌芽状态到高度发展的漫长历程。翻开大约500年的芭蕾史,回响在耳边的是优美的音乐,映入眼帘的是灿若星河的男女明星。掩卷遐思,芭蕾舞迂回曲折的发展过程是那样引人入胜。 15世纪前后,意大利城邦国家经常举行盛大舞会,从而逐渐萌发出芭蕾的幼芽。王公贵族自己跳舞作乐,还雇用最负盛名的艺术家来设计道具。舞蹈表演穿插在宴会中伺,与宴饮内容密切配合。比如,端来海味时,便跳海神之舞;上水果时,便跳果树女神舞;举杯祝酒时,出场表演翩跹起舞的则是奥林匹斯山斟酒女神……这就是所谓“晚宴芭蕾”。这种艺术出现于王族豪门,为它提供营养的,却是民间文学和民间舞蹈。约在15世纪末,宫廷芭蕾传到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宫廷生活里,芭蕾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戏剧家莫里哀曾为王宫写过芭蕾喜剧。著名音乐家吕利也应邀编排过芭蕾舞剧。但这时的芭蕾,还是深锁于宫廷的一枝奇葩。 1672年,路易十四宣布允许职业舞蹈家演出贵族芭蕾,贵族演员对芭蕾舞台的垄断结束。芭蕾逐渐冲出宫廷狭小的圈子,从更广阔的生活中吸取营养了。 在法国路易十三、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宫廷仕女经常参加芭蕾演出。自从有了专业男演员后,她们觉得再上舞台有失身份,于是,便产生了一个男扮女角的阶段。 第一批专业芭蕾女演员登上舞台是在1681年,拉.芳登等4位姑娘成功地演出了舞剧《爱情的胜利》。但在相当长的时期里,男演员仍在芭蕾中占统治地位,这主要是因为男演员服装简单,动作自由,而女演员则长裙曳地,服装笨重,难以旋转、跳跃。后来,女明星卡玛尔戈为了显示她快速击打双腿的高难度技巧,大胆地把拖地长裙缩短到脚踝之上。 18世纪中叶,经过服装改革,女演员开始以弹跳的高度和旋转的速度征服观众,芭蕾史揭开了“女主男辅”的新篇章,男演员一般只扮演鬼怪和野兽等辅助性角色。当然,这和当时欧洲的社会革命和思想解放也密切相联。 当代最负盛名的芑蕾大师之一——乌兰诺娃说过:芭蕾是“残酷的艺术”。 的确,在芭蕾艺术上,通往美好境界的运河是靠汗水汇流而成的。欧洲第一批浪漫主义芭蕾女演员中,出生在意大利的玛丽,塔丽奥妮就是一个例子。她身材瘦小,但在芭蕾造诣很深的严父教导下,进行了艰苦的训练,每天练功6个小时,常常累得汗流浃背,瘫倒在地板上,由母亲搀扶着去冲个澡,又继续训练。终于,1822年,18岁的她在维也纳公演时一鸣惊人。她主演的《西尔菲达》引来了欧洲芭蕾的黄金时代,她的名字成了苞蕾美的标志。20世纪初叶最负盛名的俄国芭蕾.家芭芙洛娃也把成功的秘诀归纳为:无时不练功,无时不彩排。她的座右铭是:“真正的艺术家必须为自己的艺术,而牺牲自己。” 芭蕾艺术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在发展中冲破了国界的限制,不像某些民族舞蹈那样为国家和地域所局限。大体说来,它萌芽在意大利,壮大在法国和英国,成熟在俄国,繁衍到丹麦、瑞典、波兰、澳大利亚、日本、巴西、墨西哥……有人说,芭蕾已经成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但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口音”,而且这种“口音”特色越鲜明、清新,便越容易为其他民族所赞赏。丹麦芭蕾和后起的美国芭蕾都因富有民族特色而著名于世。 五四运动前,芭蕾开始传入中国,但仅限于个别人的业余爱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才首次建立芭蕾学校和芭蕾舞团,陆续把世界上一些著名舞剧介绍进来,同时也自己创作了一些深受群众欢迎的剧目。目前,它正为丰富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做出贡献。